

農村污水處理技術要充分考慮到農村地區財力狀況薄弱、農民實際承受能力較低這一普遍情況,處理工藝的選擇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選擇時髦先進、處理效果好、自動化控制水平很高的處理工藝,而著重應該考慮選用既成熟可靠,又適合農村特點和實際的污水處理適用技術。
“高負荷滲濾污水處理技術”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是將污水通過埋在地下的散水管投配到一定面積的土壤中,使污水在人工土填料中橫向運移和向下滲濾,其中的污染物被不同功能結構層的填料攔截、吸附,并最終通過微生物分解轉化而去除。
污水處理流程如下圖所示,其中的高負荷地下滲濾單元是技術的核心所在。污水經過隔油沉淀預處理后進入水量調節池,然后通過散水管網進入高負荷地下滲濾單元,出水可以回用或經過深度處理后排放。高負荷地下滲濾單元由不同的功能-結構層組合而成,各種功能-結構層合理布局,每個功能-結構層有特定配方,輔以合理優化的運行模式,以控制污染物的遷移和微生物群落分帶。并通過加入特定功能的高效微生物菌劑,以提高出水水質。此外,本技術將高負荷地下滲濾系統與人工濕地系統有機結合,使污染物負荷在不同子系統之間自動調節分配,實現了系統的自動反饋調整,從而保障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
原污水經管網收集后進入污水處理站區,污水首先經過格柵格網去除塑料袋、布條等垃圾雜物后進入厭氧沉淀池。廚房排放的一些油類物質被隔于厭氧沉淀池的表面,比重較大的顆粒物沉淀于厭氧沉淀池的底部。厭氧沉淀池的出水進入調節池,污水在調節池內進行水質水量的調節。提升泵定時定量地將污水送入地下滲濾田,污水在滲濾田內通過散水管網平均分配于整個散水層,當污水在地下橫向運移和向下滲濾的同時,污水中的污染物被填料攔截、吸附和被依靠附著于填料表面的微生物分解和轉化而去除。為增加氧氣供應量,定時定量地對地下滲濾田進行有效充氧。地下滲濾單元的出水進入人工濕地進行深度處理,以進一步提高脫氮除磷效果,人工濕地種植適合當地生長的并具有一定抗寒能力的植物,該類植物應適合于沼澤地內生長。
格柵格網攔截下的塑料袋、布條等垃圾雜物由人工定期打撈,厭氧沉淀池的浮油及沉淀物每3-5 年打撈一次,打撈物同生活垃圾一起送入垃圾處理場處理。
高負荷滲濾污水處理技術的主要技術優點:占地小且不需要專用土地、投資小、運行成本很低、維護管理簡便、處理效果好、運行穩定、無二次污染、可以在冬季低溫條件下正常運行、使用靈活??朔松幚砑夹g(接觸氧化、SBR等)運行費用高且維護管理復雜的缺點;克服了傳統地下滲濾技術和人工濕地技術占地面積很大的缺點;克服了人工濕地運行受氣候條件限制且可能滋生蚊蟲的缺點。
型式:地埋式;
噸水占地面積:2m2~5m2;
Copyright ? 2021 杭州山嶼源環??萍加邢薰?All rights reserved.